短文摘抄短文

味蕾中国

短文词典 duanwen.cidiancn.com

阅读: 341

连续几个晚上,小心地看完了整部《舌尖上的中国》。然而,最震撼人心的不是餐桌上的富丽堂皇,也非对美味的垂涎欲滴,而是中华民族求生存谋发展,与自然,与环境较量的惊心动魄。

人类的火种从远古的非洲穿越西伯利亚大平原,翻过喜马拉雅的山巅,播撒在古老的中国的土地上。云南的元谋、河南的半坡、北京的周口店,广袤的土地上燃起了生命的火把。

火,使先民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;

盐,刺激了人们的最敏感的舌尖。

生存,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是不可避免的问题。从集体狩猎,到个体家庭的发展,智慧的中国人顺应自然,因地制宜,获得了民族的生存与延续,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。稻、麦、黍、稷、菽,五谷的发现与种植,帮助我们摆脱了饥饿与死亡的威胁,奠定了中华文明生存发展的基础。

陕北高原上,绥德汉子家的黄馍馍厚实可口,贵州侗族的禾仓里稻香四溢。肥沃的四川盆地,富饶的东北平原,一个红灿灿的天府之国,一个黑黝黝的北大仓,稻与麦,米与面,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。他们的辛勤劳动,填饱了我们的肚子,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。

一块块甜腻的奶酪滋润了手持套马杆的锡林郭勒牧民,一粒粒柔软的黄豆磨砺出中国人无限的包容性与适应性,一杯杯醇厚的黄藤酒道出了江南人的无限韵味,“酸水”的点卤,使安徽休宁县的毛豆腐焕发出蓬勃生机;石膏的混合,让大理白族的奶扇子迎风招展,酒曲的发酵,使绍兴的黄酒流转千年;这些意外地惊喜是中国人对微生物的理解与领悟,他们的发现催化了民族饮食文化的繁荣。

西湖醋鱼、绍兴甜酒、徽州鳜鱼、四川火锅、大澳咸鱼……“酸甜苦辣咸”,五味杂陈里饱含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和顿悟;“色香味形器”,是中国人对至善至美的追求;“搓拉弹压剁和切”,纷繁复杂的手艺有中国人的智慧和巧妙,“煎炸蒸煮炖和炒”,繁杂的工序后面,隐藏着中国人的勤劳、执著,以及中国人坚韧与包容的人生态度。

在这个世界上,诚然没有什么敌得过时间的存在。或许人们对食物的依赖可以抵得过岁月的永恒。在时间的发酵下里,呼兰河畔的辣白菜,香港的煲仔饭,南安的板鸭,湘西苗族姑娘家里的腌鱼和熏肉,全都在光阴的沉淀下开出一朵朵花来。我们在腌腊、风干、糟醉、烟熏这些古老的方法里细细咀嚼历史所渗透出的滋味,那里有我们最朴实的生存姿态,那里有我们最深沉的民族性格。还有那云南大理诺顿村的火腿。诺顿火腿经过自家熬制的井盐的腌制,再等三年以上就可以生吃。只是那种为了那种味,那种感觉,我们可以等上三年甚至十年的光阴,不知道火腿在时间的流里经过了怎样的沉浮,才积淀出历史的厚重与醇味。

我们利用自然,也感激自然,自然的馈赠赋予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一切的一切。它不仅解决了生理上的饥饿,也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共鸣。其导演陈晓卿表示说:“这不是一部”吃货圣经“,也不该只是吃货者的狂欢,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。”确实,在片子里,主讲的不是美食,而是深入美食背后的文化传承与所展现的人文关怀。在这里,没有一道菜是简单的,它们都有自己的性格。不同的地域的人群,民族都在饮食文化里找寻一种永恒的记忆,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、文化上的认同感、身份上的归属感。无论是水陆珍馐还是五谷粗粮,能吃,味觉里固执的记忆就不会被岁月漂白,被时间磨灭。五千年来,在“味蕾中国”这个共同体中生活的我们,创造了共同的历史、共同的荣誉,画面上那些朴实的一张张笑容,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情感共鸣,也是人类最真诚的味道。

中国,或许就在味蕾上,缅怀过去,憧憬未来。

标签 : 短文摘抄短文 作者:转 12-13

分享短文给亲友.

下一篇:一路走一路失去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选修也有乐趣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