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文章短文

赖洞坝

短文词典 duanwen.cidiancn.com

阅读: 242

从施秉县城西,向西北方行走,是往返于施秉至余庆县的公路,又称施余公路。1934年11月,中国工农红军就是从这条道路直达遵义并在遵义召开著名的“遵义会议”的。赖洞坝是这条路上的一个村子,其所谓称“坝”自然因为有平坦的耕地而得“坝”之名,有耕地三百余亩。也就是在这个坝子上,散落着几个小村庄,名赖洞坝,名湾土,名大树脚、名杨家山,名盛家铺等。这些村子都是围绕着这个不大的坝子居住。而这些村民有苗族,也有汉族。他们也就靠这一方水土养育着自己。赖洞坝原名南洞坝,明清时期属施秉偏桥左土司杨氏之地,由于当地土音所致,久而久之将“南洞”叫成“赖洞”,故名。

我对于赖洞坝可谓太熟悉了,因为就是在这些村子的南山——琵琶山上,那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,父亲曾带着一伙县城的回乡知青,在那个叫作“走与工农相结合”的时代,开劈了那座山峦,建立了一个大大的茶场。每到摘茶叶的时候,来自各组的村民都来为集体采茶。我清晰的记得那个壮观的场面,都是年轻人,胸前挂着茶篓,边唱山歌边摘茶。他们和她们,有苗族,也有汉族,大家其乐融融。他们的生活十分简朴,几个大大的大南瓜,边着少量的米加进去,煮熟了大家就提着大碗,你一碗我一碗,那就是很好的一餐主食。那时,我在村(那时叫大队)里的戴帽中学读书,这里离中学只有两公里的路程,我常随同我的同学去看我的父亲,不想什么,只想能到茶场里,能吃上一餐南瓜饭,也算很幸福的。

赖洞坝是个五姓八族的地方,有丁氏、杨氏、盛氏、韩氏、吴氏、费氏、孙氏、沈氏、郑氏、余氏等等居住。这里有个地方叫“盛家埔”。盛家铺,无疑是一个地名,但是更确切说应该是一个驿站的名字。那么“铺”是什么呢?肯定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商铺或店铺,而它称谓的对象也是驿站,又叫做铺驿、铺递或递铺。因为铺的作用是“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”,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又写作“舖”。话说明洪武初,贵州水西彝族土司霭翠之妻奢香夫人,代夫袭贵州宣慰使职。贵州都指挥使马晔,借故强迫奢香半裸鞭笞羞辱,以激变彝部,图郡县其地。罗甸诸部属皆欲反,奢香不许,洪武十七年(公元1384年),朱元璋召奢香进京,欲杀马晔,抚慰奢香,奢香大义不允,马晔被贬庶民。朱元璋欲杀马晔,抚慰奢香,奢香大义不允,马晔被贬庶民。奢香回到水西,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,使“诸罗大感服”,人心安定;一面履行诺言,刊山通道。明洪武十七年(公元1384年)奢香亲率各部,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,“披荆斩枳剪蒿莱”,“凿山刊木穿蒙茸”,开辟出以偏桥(今施秉县境)为中心的两条驿道:一条北经草塘(瓮安县),到容山(今湄潭县境),达播州(今遵义);另一条向西经贵阳过,水西、毕节、乌撒达乌蒙(今云南昭通)。这北往的这一条就经过这里。为传文书在此地设铺。因为盛氏所守,因名“盛家铺”。要说这铺还真与与代意义上的“铺”相近,最盛之时,有费、韩、余等居住。其铺店经营油盐、布匹、草鞋、陶瓷、铁制农具等等。因而有“盛家铺子半条街,余家占了一坝田,韩家守着这条路,过往客人不安闲”之说。如今时过境迁,那盛家铺只留下一个小土地庙,亦然一片荒地,那株曾见证这一辉煌历的皂角树也死去了。《施秉地名志》载:“盛家埔,因火烧而废寨。”铺上的人都已迁入坝上,有的还不知去向。

赖洞坝虽有河,这其实是一条季节性的河流,从坝子的中央弯弯拐拐而过,梅雨季节到来时候,河流还算“汹涌澎湃”,可不几天,也便消失得无踪无影。所以当地人只好把几丘田打得好好的,让水灌进田里,人们就靠着这田里的水作生活用水。这是个很缺乏水的坝子,有俗语曰:“赖洞田大丘,三年两不收,要是哪年吃饱饭,狗都不吃糯米团。”这确实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。也不知道是什么回事,是不是适逢盛世的原因,这几年水多了起来,水好了粮食也丰收了。前日我去的时候,那块坝子一片金黄,人们正在收割着稻谷。

吴永洪是这里的村民,今年刚好六十岁,他说现在这坝子除种稻谷外,还种药材,马铃薯。特别是马铃薯,种植面积达两百亩之多。据说,这可是一条革新式的马铃薯种植生产技术,它可一次性完成松土、播种、施肥、喷药、覆膜,播种均匀效率高,也很规范。开创了黔东南推广该项技术的先河,也是对蔬菜类经济作物传统种植方式的一次革命。这里的马铃薯亩产最高可达6000斤,保底4000斤,收入4000元以上。也因为马铃薯这一产品,这里的农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“订单农业”,其产品行销全国各地。

走近赖洞坝,你总感到耳目一新,这里的建筑墙面都是木本的黄色。这些建筑,既有以木材为建筑材料木屋,又有砖木结构的现代建筑,而我们的赖洞坝人很有智慧,他们运用平衡、和谐、对称、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,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,统一为传统建筑的木底色,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让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,引人注意,令人赞赏。在这里,传统与现代不相伯仲,各有千秋,并有机结合,是现代村落设计的典范。

紫夏二0一六年九月十三日于偏桥古镇

标签 : 经典文章短文 作者:转 11-28

分享短文给亲友.

下一篇:理解是从心理开始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凤山是个石匠村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